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第224章 种木薯

   种植木薯的事一经决议,锦记便着手调整新的买卖策略。本文搜:找小说网 zhaoxs.com 免费阅读

   开设在周边城镇的食坊,陆陆续续回来了好些此前出去的乡亲。

   村民们经族长和里长放出的话,得知徐家今年带村里人种新粮食,种出来的粮食产量大还能卖,大家听了都不住一阵心头火热,自发到地里帮忙。

   这日,贺年庚带领工人重新翻整那十亩地,捂上烧好的牛粪和草木灰对田地进行滋养,来帮忙的村民都是为了尽快学上一手,干起活来个比个的利索,几个时辰的功夫,地就已经翻好还捂上肥料。

   紧接着便是往地里浇水,帮忙的村民眼看工人从山上挑下来几大栓的木薯梗,干完活的纷纷凑上前来,好奇得一阵七嘴八舌。

   大家都是头一回听说,种到地里的粮食不需要种子,只需将旧年的木薯梗按小臂长短砍断,插进捂好肥料的田里就好。

   王氏赶早到地里忙活,毕竟是自家商行的买卖,男人在外头奔波劳碌,她又怎能干坐在家里享福,连娘家的两位嫂子也都到地里帮忙,回头王家也种上些木薯。

   贺年庚只管带大伙干活,王氏奈心与村民讲述种木薯的注意事项。

   王氏现学现卖,说的都是昨儿个锦绣口口相传的概括。

   卿哥儿还小离不得娘,贺年庚自然不会让锦绣跟到地里操劳。

   “老五家的,这些梗子只要往地里一插就完事了?”说话的是一位贺氏族里的婶子

   村民们都满眼希奇地看向面前田地,贺年庚和工人已经插好几排木薯梗,瞧着跟种竹子似的轻松又简单。

   王氏笑道:“正是如此。”

   她也是今天才瞧个真切,旧年妹子和妹夫在山上种木薯的事,家里都不知道。

   不得不说,木薯做的吃食味道清甜,口味独特。

   昨儿个到山上摘了些野艾,用木薯粉做的艾草滋粑,比面粉和糯米粉做得还要有嚼劲,孩子牙口好,接连吃了三五块都不觉得腻。

   “刚开始需得注意浇水保湿,等长出叶子来,隔个三五日浇一次水就好,再大些浇不浇水都行。还有,大家平素忙不赢,木薯地除不除草都不碍事,据说木薯不惧野草抢了养份。”

   村民们听到这,止不住一阵欢腾,感情真同族长说的一样,这新粮食太容易耕种了噻。

   “这可方便,俺种了老一辈子的庄稼,头回见识这么好养活的庄稼,回头咱家多种些的。”

   又有村民说:“前几个,我听年东家的说,木薯比芋魁耐放,可是真的?要真如此,回头咱家到山脚下开荒,种个七八拉地,今年咱家孩子就不怕挨了饿。”

   虽说如今天下已定,不再有战事所累,但每年种出的粮食,扣除上缴的赋税,仍是有不少村民得勒紧裤腰带才能把日子过下去。

   王氏点头道:“收成回去堆在院子里,放个一头半载都成。”

   王氏说到这,不禁又提醒大家:“先前我同大家说的,木薯本身自带毒性,平日里做着吃,记得削皮泡上一天的水,好的把里面的毒泡没了。要是想存放更久,便将泡好的木薯研磨晒干,放多久都成。”

   “记得记得,吃进肚子里的粮食,咱可不能忘了。”

   “是啊是啊,大家可都记好了,可别给徐家招了晦气。”有的村民婶子用着打趣的语气,正色的提醒大家。

   “那是当然,大家日后能吃饱,这份情就不能亏了徐家。”

   “没错!日后谁敢说锦记一个字的不好,老子提了锄子敲断他的腿。”

   大家说说笑笑,忙碌中多了几分惬意,又都紧赶着帮锦记把这十亩地种上木薯。

   晌午日头正烈,地里依旧忙得热火朝天。

   锦绣到地里给贺年庚和王氏送饭的时候,便看到这么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哟~,年庚家的来给当家男人送饭了。”看见的婶子,忍不住打趣道。

   锦绣脸皮厚,半点不带羞怯,应得轻快:“大家手头要是忙活得差不多了,也快些回家吃饭。”

   “好嘞,就剩这么点活计,咱们干完了先。”

   “辛苦各位父老乡亲了。”

   “瞧你,说的是什么话,该是咱谢谢你们家才是。”

   几番欢声笑语的寒暄,裹挟着乡亲的纯朴,又富有浓浓的乡邻情意。

   贺年庚向来沉寂的面容,唯有看见锦绣的时候,露出几分柔软,朝她走来。

   夫妻俩四目相对,笑意盎然,锦绣没忘了喊上王氏和两位王家嫂子:“嫂嫂,我给你们都带了饭,快过来吃。”

   王氏回头一笑,直起腰身应道:“哎,好嘞。”

   王家大嫂,笑说:“瑶丫头有心了,还不忘了咱俩。”

   贺年庚上前,接过锦绣手里的食盒,柔声问:“日头晒,怎的不让魏娘来。”

   锦绣拉过他脖子上的汗巾,给他擦拭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停云睡着了,我让魏娘看着两个大的午休,便自己来给你送饭。”

   说着,示意旁边的水沟:“快先去洗手。”

   “好。”

   这时,一名村民婶子抬眼看来,笑道:“年庚家的,你们家这回带着咱村里种新粮食,回头收成人手不够,记得喊上婶子,婶子把家里的几头牛都拉来给你们家忙活,不收工钱。”

   婶子口中的【牛】,指的是家中几个小子。

   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把式,最近到年忠哥俩的老房子那帮忙建房。

   有婶子带头,邻近忙活的乡亲也跟着附和:“对,没错,咱都来帮忙。”

   锦绣笑容感激,嘴上不与大伙客气:“好,一定喊上乡亲们帮忙。”

   “就该如此,过些天等你们给咱们发了种子,我们家也腾出几片地种上这粮食。”

   村民们的地大多在春耕的时候种满了庄稼,现在能腾出的多是菜地,或是到山脚开出的荒地。

   锦绣思及此,便道:“大家可以到山上开荒,我们这里的气候,在山上种木薯许是比种在田里收成更好。”

   “木薯喜湿怕涝,我们这地方每年雨季总有那么一两场大雨,种到山上还不用挖排水的田埂,大雨会自个往下流,收成的时候,把来年的种子也就是这木薯梗留好,别让霜打了梗子,提前在山里挖个坑垫上东西埋好封存,来年就是种子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