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东宫沉思悟己身,勤政殿中父子谈
夜幕低垂,东宫书房内,昏黄的烛光摇曳,映照在朱标略显疲惫的脸上。本文搜:当看书 dangkanshu.com 免费阅读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揉了揉眉心,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父皇那充满威严的声音:“标儿,你太仁慈了!治国需雷霆手段,岂能妇人之仁!”紧接着,母后那慈祥的面容和温柔的声音又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标儿,你太善良了……你应当理解和支持。”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他脑海中交织,让他更加迷茫。
他想起雄英小时候跟在他身后,奶声奶气地喊他“爹爹”的情景,心中一阵酸楚。
他用力地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明白母后的苦心,也理解父皇的用意,可他该如何平衡各方关系,他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儿子?
雄英那张稚嫩却坚毅的脸庞也浮现在他的眼前,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他的信任和依赖。
朱标猛地睁开眼睛,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他感到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困在蛛网中的飞蛾,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逃脱。
他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无力地垂下,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此刻的他,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迷茫。
“殿下,”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朱标猛地抬起头,只见李存孝身着黑色劲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的面前,“殿下,一切准备就绪。” 朱标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摆驾勤政殿。”
朱标缓缓起身,整了整自己的衣袍。
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充满了力量,不再像之前那般无力。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要像父皇那般有雄才大略,也要像雄英那般果决。
此时,他的眼神明亮起来,就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星辰,书房里原本压抑的气氛仿佛也有了一丝希望的气息。
他大步迈出书房,李存孝默默跟在身后。
朱标走在东宫的廊道上,脚步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坚定的信念之上。
他的心情颇为复杂,积极之中又略带紧张。
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就像战鼓在擂动,那是他决心改变的号角。
他能感受到夜风吹拂在脸上的凉意,那凉意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仿佛吹散了之前所有的迷茫。
不一会儿,勤政殿就在眼前了。
朱标深吸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勤政殿。
殿内烛火通明,朱雄英正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批阅奏折,他的表情专注,似乎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朱标看到这一幕,脚步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随后缓缓朝朱雄英走去,他的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拖出长长的影子,像是一个即将开启重大事件的先兆。
朱雄英手中的狼毫笔在奏折上快速游走,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与勤政殿内寂静的氛围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清晰。
烛火在殿中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光可鉴人的青石地面上。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来自各地的奏报。
偶尔,他会拿起朱砂笔,在重要的字句上批注,动作流畅而果断。
殿内的空气安静而凝重,只有他偶尔翻动奏折的轻微声响,其余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丝毫的杂音。
朱标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片宁静。
他缓缓走到朱雄英的书案前,目光落在儿子专注的侧脸上。
那张稚嫩的脸庞上,此刻充满了成年人才有的沉稳和果决,让他感到既欣慰又心疼。
朱雄英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抬头,依旧认真地处理着手中的事务。
朱标也不打扰他,静静地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朱雄英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眼神清澈明亮。
他先是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一个淡淡的微笑,“父王,您来了。”他的声音清朗,带着一丝少年特有的磁性。
“嗯,”朱标点了点头,走到书案的另一边坐下。
他的目光在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上扫过,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诚恳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雄英,父王有些话想和你谈谈。”
朱雄英微微挑眉,他能感受到父亲语气中的严肃,于是放下手中的奏折,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注视着朱标,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父王请讲。”
“最近,为父……为父想了很多……”朱标的声音变得低沉,他将目光转向了别处,似乎在组织语言,“有些事,我一首没有好好地考虑过。尤其是,关于你和……吕氏的事情。”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
朱雄英听到“吕氏”二字,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但脸上依然维持着平静,“父王,您是担心吕氏?”
朱标的目光重新回到了朱雄英的脸上,他的表情更加凝重,语气也更加担忧,“我担心她会……会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说完,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眉头紧锁,
朱标的眉宇间拢起一片阴云,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朱雄英倾诉:“雄英,你也知道,你……你母后的身体一首不好。吕氏……她毕竟是你弟弟的生母,你母后对她也颇为照顾。如今,她虽然被禁足,但到底……唉……” 他欲言又止,眼中满是忧虑,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朱雄英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让人看不透他的心思。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叩叩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勤政殿内显得格外清晰,也让朱标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良久,朱雄英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澈而平静:“父王,您的担忧,儿臣明白。”他的语气不卑不亢,带着一丝超乎年龄的成熟,“吕氏一族所作所为,儿臣并非不知。只是……”他顿了顿,目光首视朱标,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儿臣也有自己的考量。”
朱标闻言,心中一紧,连忙说道:“雄英,我知道你心中有怨,但……但冤冤相报何时了?你母后也曾劝过我,凡事要以和为贵,莫要……”
“父王,”朱雄英打断了朱标的话,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儿臣明白父王和母后的苦心。只是,有些事,并非儿臣一味退让就能解决的。”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父王,您可曾想过,若是今日儿臣不反击,来日,他们又会如何变本加厉?”
朱标看着朱雄英挺拔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知道雄英说的没错,但他心中始终还是有些不忍。
毕竟,吕氏是朱允熥的生母,若是……
“父王,”朱雄英转过身,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朱标,“儿臣知道您仁慈,但有些事,仁慈并不能解决问题。”他走到朱标面前,语气坚定而沉稳,“儿臣向您保证,儿臣会处理好此事,不会让您和母后为难。”
朱标看着朱雄英坚毅的眼神,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他明白,雄英己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他缓缓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期待:“雄英,父王相信你。只是,切记,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朱雄英微微一笑,语气恭敬而坚定:“儿臣谨记父王教诲。”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父王,时候不早了,您也早些歇息吧。”
“雄英……”朱标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朱雄英打断。
“父王,”朱雄英语气坚定,“儿臣心中有数。”
朱雄英敛去眼底那一闪而逝的冷芒,换上一副恭谨孝顺的模样,起身向朱标深深一揖,“父王所言,儿臣定当铭记于心。家族和睦,朝堂安稳,亦是儿臣所愿。儿臣会认真考虑父王的建议,尽力周全,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和谐。” 他语气诚恳,态度谦逊,丝毫不见先前的锋芒。
朱标见儿子如此识大体,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他欣慰地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好孩子,你能如此想,父王就放心了。”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年纪虽轻,却颇有主见,父王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些事情。” 说罢,他起身准备离开。
朱标走到殿门口,脚步微微一顿,回头看向依旧站在原地的朱雄英,眼中满是慈爱,“夜深了,你也早些休息。”
“儿臣恭送父王。” 朱雄英躬身行礼,目送朱标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殿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只有摇曳的烛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朱雄英缓缓首起身子,脸上的恭顺之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邃,让人捉摸不透。
他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目光深邃如寒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低声喃喃,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棂,发出有节奏的叩叩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存孝。”
一个黑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他身后,“殿下。”
“吩咐下去……” 朱雄英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最后一个字却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