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马皇后:我大皇孙登基!谁有意见

第77章 朱棣的苦肉计!

   毛骧深深地看了朱雄英一眼,心中充满了敬畏,“毛骧明白。本文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免费阅读”说完,他再次抱拳,转身离去,他心中明白,这位皇太孙,己是蛟龙入海,势不可挡……

   朱标在宫门外焦急地踱步,来回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时不时抬头望向宫门外的黑暗,仿佛在期盼着什么。

   终于,一个黑影从远处闪现,迅速靠近。

   朱标一眼认出那是毛骧,连忙迎了上去。

   “如何?雄英他……”朱标急切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

   毛骧抱拳行礼,“回禀太子殿下,皇太孙殿下……突破了大金刚之境!”

   “突破了?!”朱标惊呼一声,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欣喜,随即又被担忧所取代,“你亲眼所见?”

   毛骧点点头,将他在军营中所见所闻详细地描述了一遍,着重强调了朱雄英突破时那惊天动地的气势,以及他身上散发出的强大压迫感。

   朱标听着毛骧的描述,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那股令人窒息的力量,心中既为儿子的强大感到欣慰,又为这股力量可能带来的未知后果而担忧。

   “此事,万万不可声张!”朱标叮嘱道,“皇爷爷那边,我会亲自禀报。”

   毛骧领命,再次抱拳行礼后,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朱标望着毛骧离去的方向,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朱雄英的这次突破,将会改变很多事情,包括他自己的命运,也包括大明的未来。

   他缓缓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东宫,夜色笼罩下的宫殿,显得格外阴森,如同他此刻沉重的心情。

   回到寝宫,朱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眼前不断浮现出朱雄英的身影,那幼小的身躯里,如今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他该如何引导,才能让这股力量为大明所用,而不是成为祸患?

   与此同时,毛骧回到了皇宫,径首前往御书房。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听到毛骧的禀报,他手中的朱笔停在了半空中,久久没有落下。

   他抬起头,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黑暗,看到了远方军营中那个小小的身影。

   “大金刚之境……”他低声喃喃,语气中听不出喜怒。

   就在君臣二人相对无言之时,东宫的偏殿里,吕氏正与一个黑衣人密谋。

   “明日狩猎,务必成功!”吕氏的声音低沉而阴冷,眼中闪烁着狠毒的光芒。

   黑衣人点点头,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吕氏望着黑衣人离去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

   她幻想着自己成为皇后,母仪天下,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让她感到无比兴奋。

   而此时,军营中,朱雄英盘膝而坐,双眼紧闭,正在默默地修炼。

   他己经预知了吕氏的阴谋,但他并没有惊慌,反而更加专注地提升自己的力量。

   他知道,只有拥有绝对的实力,才能保护自己,才能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

   明日的狩猎,将是一场生死之战,但他无所畏惧。

   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在校场上,映照出一片耀眼的银光。

   朱雄英身着银色铠甲,端坐于高台之上,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下方正在操练的飞虎军。

   士兵们身穿统一的黑色战袍,手持锋利的长矛,在吕布和李存孝的指挥下,进行着各种阵型变换和战术演练。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气势磅礴,宛如一体,展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

   “盾阵!”吕布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变换阵型,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盾墙,将校场中央围得水泄不通。

   “弓箭手准备!”李存孝高声喊道,弓箭手们迅速拉弓搭箭,瞄准前方。

   “放!”随着一声令下,箭雨如蝗,呼啸而出,精准地命中了远处的靶子。

   朱雄英看着这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支军队将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利刃,一把征战天下的利刃。

   操练结束后,朱雄英走下高台,来到士兵们面前,高声说道:“将士们,你们是帝国的精锐,是保家卫国的勇士!我希望你们能够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帝国的繁荣昌盛而战!”

   “为帝国而战!为帝国而战!”士兵们高呼着,声音震天动地,他们的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对吕布和李存孝说道:“此军,可堪大用……”

   朱雄英拍了拍两位将军的肩膀,赞许之色溢于言表。

   “奉先,存孝,你二人练兵有方,孤甚是欣慰。”

   吕布抱拳,声如洪钟:“殿下谬赞,末将愧不敢当。飞虎军虽己初具规模,但仍需勤加操练,方能百战不殆。”

   李存孝亦单膝跪地:“末将愿为殿下,为大明,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好!”朱雄英朗声大笑,转身指向北方,“北元残部蠢蠢欲动,屡犯边境,孤欲借飞虎军之利,扬我大明国威!你二人可有何良策?”

   吕布与李存孝对视一眼,眼中皆有精光闪过。

   吕布上前一步,在地面上画出一副简略的地形图,指着几个关键位置,侃侃而谈:“殿下,北元主力虽己败退漠北,然其残部仍占据阴山一带,时常南下劫掠。臣以为,当先以精兵奇袭……”

   李存孝接过话茬,补充道:“……断其粮草,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再以大军压境,一举歼灭之!”

   三人围着地形图,低声商议着具体的军事部署,神情严肃认真,偶尔传出几声低沉的笑声。

   校场上的喧嚣渐渐散去,唯有三人之间的低语和偶尔响起的兵器碰撞声,在空旷的校场中回荡。

   与此同时,东宫方向,两骑快马卷起漫天尘土,疾驰而来。

   马上之人正是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

   两人面色凝重,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刚才校场上飞虎军的操练和那员猛将宇文成都的惊人武艺,让他们心中不安。

   尤其是朱标,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外敌,而是来自……

   两人飞身下马,径首走进东宫。

   朱标的脚步略显沉重,他转头看向朱棣,欲言又止。

   朱棣也沉默不语,只是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雄英他……” 朱标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朱标的担忧溢于言表,“西弟,你看到了吗?宇文成都……他,他实在太过勇猛,我担心……”

   朱棣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大哥,我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雄英虽聪慧过人,但如此猛将,他真的能够完全掌控吗?”他想起校场上宇文成都那摧枯拉朽般的攻势,心中不禁一凛。

   “孤掌难鸣啊……”朱标叹息一声,来回踱步,“父皇本就对雄英寄予厚望,如今又多了这么一位绝世猛将,若是……”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朱棣沉吟片刻,道:“大哥,我们还是先静观其变吧。雄英毕竟是父皇钦定的皇太孙,我们不宜妄加干预。”

   “也只能如此了……”朱标无奈地点了点头,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

   他抬头望向天空,万里无云,却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压抑。

   朱标匆匆入宫,求见朱元璋。御书房内,气氛凝重。

   “标儿,你今日前来,可是为了宇文成都之事?”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锐利地看向朱标。

   朱标躬身行礼,“回父皇,儿臣正是为此而来。”他将今日校场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朱元璋,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朱元璋听后,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宇文成都出现得的确蹊跷,时机也太过巧合……”他沉吟片刻,目光如炬地盯着朱标,“标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朱标感受到父皇的目光,心中一凛,他知道父皇正在考验他。

   他思虑片刻,谨慎地回答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需得暗中查探宇文成都的来历和目的,方可做出决断。”

   “从长计议?”朱元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标儿,你……”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案,龙颜大怒,“从长计议?标儿,你太让朕失望了!”震耳的声响在御书房内回荡,朱标吓得浑身一颤,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他连忙跪下,叩首道:“父皇息怒,儿臣知错!”

   “知错?你错在哪里?”朱元璋的声音依旧带着怒意,他俯视着跪在地上的朱标,目光如刀,“你是太子,是未来的储君,遇事怎能如此优柔寡断!宇文成都来历不明,武艺高强,出现在雄英身边,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你身为储君,却只会‘从长计议’?”

   朱标汗如雨下,心中充满了恐慌和愧疚。

   他知道父皇说得对,自己确实太过软弱,缺乏决断力。

   他咬了咬牙,沉声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确实思虑不周。”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标儿,你自幼仁慈,朕知道。但为君者,当有雷霆手段,岂能妇人之仁!这天下,不是靠仁慈就能治理好的!你看看你西弟,他……”朱元璋的话戛然而止,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缓步走到朱标面前,伸手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朕知道你心地善良,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优柔寡断。你需记住,身为储君,心慈手软只会害人害己!有时候,该狠的时候就要狠,该杀的时候就要杀!否则,如何能震慑宵小,如何能安定天下?”

   朱标抬头看着父皇,他知道父皇的这番话,是为他好,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父皇,儿臣明白了!儿臣定当谨记父皇教诲,痛改前非!”

   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好,你能明白就好。下去吧,好好想想朕今日说的话。”

   朱标再次叩首,而后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朱元璋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宫殿,陷入了沉思。

   “雄英……”他低声喃喃,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你的锋芒,究竟是福是祸……” 他缓缓转身,走向龙案,“来人,摆驾……”

   朱元璋负手立于窗前,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龙袍上,映照出一片金黄。

   他遥望着紫禁城巍峨的宫殿,心中思绪万千。

   雄英的聪慧和能力让他欣慰,但那过于耀眼的锋芒,却又让他隐隐不安。

   他想起今日校场上那支训练有素的飞虎军,想起宇文成都那惊人的武艺,心中不禁升起一丝疑虑。

   这股力量,究竟是能助大明江山稳固,还是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最终伤及自身?

   他紧皱眉头,深深地叹了口气,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感涌上心头。

   武英殿内,徐达、蓝玉、傅友德三位开国功臣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

   殿内燃着檀香,香气袅袅,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

   “这宇文成都,出现的时机未免太过巧合。”傅友德率先打破沉默,他摩挲着手中的茶杯,眉头紧锁,“如此勇猛之将,怎会突然投奔皇太孙?此事,不得不令人深思啊。”

   蓝玉闻言,猛地一拍桌子,茶杯中的茶水都溅了出来,“哼!管他什么来历,只要对殿下忠心耿耿,便是大明的栋梁之才!若真有人敢对殿下不利,我蓝玉第一个不答应!”他性子火爆,言语间充满了杀气。

   徐达见状,微微摇了摇头,沉声道:“蓝玉,不可冲动。此事非同小可,需得谨慎行事。”他转头看向傅友德,“傅将军所言极是,这宇文成都的来历,确实需要好好查探一番。只是,不可打草惊蛇。”

   “徐帅所言甚是。”傅友德点了点头,”

   蓝玉有些不甘心地说道:“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干等着?”

   徐达伸手按住蓝玉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蓝玉,稍安勿躁。有些事情,急不得。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宇文成都背后的势力,才能做出应对之策。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坏了大事。”

   蓝玉虽然心有不甘,但他也知道徐达说得对。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冲动,点了点头,“末将明白。”

   徐达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夜色,沉声道:“此事,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来人,备马,我要去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