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北元来犯
东宫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本文搜:卡卡小说网 kkxsw.org 免费阅读
朱标颓然坐在椅子上,双目无神地盯着前方,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父皇那句“朕对你失望至极”。
他像一只困兽,被囚禁在这金碧辉煌的牢笼里,心中的不甘和懊恼如同烈火般焚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吕氏在自己的房间里来回踱步,精致的妆容也掩盖不住她眉宇间的焦虑。
太子被禁足,她的地位岌岌可危。
若是常氏借此机会上位,那她这么多年的努力岂不是付诸东流?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丝帕,指节泛白,脸上露出算计的神情,仿佛一条毒蛇在暗中吐着信子。
“父王,您这是何苦呢?”清脆的童音打破了东宫的沉寂。
朱雄英迈着小步走进来,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
见到朱雄英,朱标的怒火瞬间爆发:“你还敢来见我!若不是你多嘴,我又怎会被父皇禁足!”他猛地站起身,指着朱雄英,语气中充满了责备。
朱雄英却丝毫不惧,他抬眸首视着朱标,语气冷静:“父王,您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责怪我,而你做错事了!”
朱标一怔,怒火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迷茫。
……
东宫的夜,静悄悄的,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常梨花心急如焚,在寝宫内来回踱步。
太子被禁足,生死未卜,她如何能安心?
吕氏那个女人,心思歹毒,此刻指不定在背后如何算计!
她猛地停下脚步,怒气冲冲道:“不行,我得去找她理论!”
“母妃!”朱雄英清脆的声音却阻止了她的冲动。
他小小的身影站在门口,眼神坚定,“您现在去,只会打草惊蛇。”
常梨花一愣,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
她从未想过,如此年幼的雄英,竟能如此冷静睿智。
“雄英,你……”
朱雄英走到常梨花身边,轻轻拉住她的手,柔声道:“母妃,我们现在要以静制动。吕氏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他自信的笑容,仿佛一颗定心丸,让常梨花焦躁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与此同时,吕氏的房间里,气氛却截然不同。
她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她派出去的人,到现在还没有回来,那些大臣的态度也让她捉摸不透。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玉镯,骨节泛白,精致的妆容也掩盖不住她眼中的慌乱。
“怎么还没回来?难道……”她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她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如同她此刻的心情,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房间的寂静。
“谁?”吕氏猛地转身,声音颤抖。
门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娘娘,蓝将军求见……”
蓝玉风风火火地闯进东宫,盔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夜的沉寂。
他粗犷的脸上写满了担忧,见到朱标,立刻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颤抖:“殿下!末将听闻……”
朱标连忙扶起蓝玉,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闪烁着感动:“蓝玉,你来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还能如此坚定地站在他身边的,只有蓝玉了。
蓝玉虎目含泪,握紧朱标的手:“殿下,末将这条命是您救的!无论发生什么,末将都誓死追随您!”他粗犷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像一颗定海神针,让朱标原本摇摆的心更加坚定。
与此同时,朱雄英并未闲着。
他像一只灵巧的燕子,穿梭在东宫的各个角落,暗中观察着吕氏的一举一动。
他敏锐地捕捉到吕氏派人传递消息的细节,并将那些信件一一截获。
信件的内容,正是吕氏与朝中某些官员的勾结,以及她暗中诋毁常氏的证据。
朱雄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拿着这些信件,径首走向吕氏的房间。
他推开门,看着吕氏惊恐万分的模样,缓缓地将信件放在桌上。
“吕娘娘,这些东西,您应该很熟悉吧?”
吕氏脸色惨白,嘴唇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年幼的皇孙,竟然如此厉害,将她的一切都掌握得如此清楚。
“你……你想干什么?”吕氏的声音颤抖得厉害,仿佛一只受惊的兔子。
朱雄英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回答。
他转身离开,留下吕氏一人在房间里瑟瑟发抖。
朱标看着手中的信件,脸色铁青。 然而,朱雄英却挡在了朱标面前,眼神冰冷地注视着吕氏:“吕娘娘,您的表演到此为止了。”
吕氏看着朱雄英冰冷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恐惧。
她知道,自己的一切都完了。
“父王,我们走吧。”朱雄英拉住朱标的手,朝外走去,留下吕氏一人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
朱标带着朱雄英,一步步走向御书房,东宫的夜,寂静无声,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在回荡……
“通传一声,太子殿下求见皇上。”
……
御书房内,龙涎香袅袅升起,氤氲的香气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凝重的气氛。
朱元璋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手中批阅着奏章,眉头紧锁。
“标儿,这么晚了,有何要事?”看到朱标父子二人前来,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朱标身上,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朱标的神情严肃,与平日里的温文尔雅截然不同,这让朱元璋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父皇,”朱标的声音略带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信件呈上,“儿臣有重要之事禀报。” 朱元璋接过信件,展开细细阅览。
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的脸色逐渐阴沉,握着信纸的手指关节也渐渐泛白。
御书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信上,白纸黑字,赫然记录着吕氏的种种阴谋。
从陷害常妃,到挑拨太子与皇帝的关系,事无巨细,桩桩件件都指向吕氏的狠毒用心。
“大胆!”朱元璋猛地将信件拍在桌案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来人,传吕氏!” 不多时,吕氏被带到御书房。
她脸色苍白,脚步虚浮,显然己经预感到发生了什么。
“吕氏,你可知罪!”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炸雷,在御书房内回荡。
吕氏看到朱元璋手中的信件,顿时面如死灰,但她仍旧强撑着,试图狡辩:“皇上,臣妾冤枉啊!这信上的内容纯属诬陷……”
“你还敢狡辩!” 朱元璋一声怒吼,吓得吕氏瘫倒在地,浑身颤抖不止。
她抬起头,惊恐地望着盛怒的朱元璋, “来人,” 朱元璋的声音冰冷无情,“将吕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朱标和朱雄英,最终落在了瘫软在地的吕氏身上,“打入冷宫!”
朱元璋的裁决一出,御书房内顿时鸦雀无声。
常梨花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她感激地望向自己的儿子,朱雄英则回以一个安抚的眼神。
吕氏的哭喊声响彻大殿,凄厉而绝望,如同困兽的哀鸣。
她被侍卫拖拽着离去,华贵的衣衫在地上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曾经风光无限的侧妃,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周围的宫女太监纷纷低头,不敢首视她那张扭曲的脸,生怕惹祸上身。
常梨花本以为事情到此便告一段落,毕竟真相大白,朱标也洗清了冤屈。
然而,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让她始料未及。
“标儿,”朱元璋的语气虽然缓和了一些,却依旧带着一丝严厉,“后宅之事,亦是国之根本。你身为太子,更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可再让此类事情发生。” 朱标连忙跪下,诚惶诚恐地答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谨记在心。”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日后,你要好好辅佐你的父亲,为大明江山贡献一份力量。
” 朱雄英恭敬地跪下,稚嫩的声音却充满了坚定:“孙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祖父的期望。”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走出御书房,常梨花长舒一口气,压抑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
她看着身旁的朱雄英, “雄英,这次多亏了你……”
“娘,”朱雄英打断了她的话,目光深邃,“有些事情,现在才刚刚开始……”
走出御书房,夕阳的余晖洒在朱标父子身上,拉出两道长长的身影。
朱标停下脚步,转身凝视着朱雄英,愧疚、欣慰、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敬佩,交织在一起。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雄英,父王之前……”
朱雄英轻轻一笑,打断了他的话:“父王,父子之间,不必如此。”他清澈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超乎年龄的成熟和稳重,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朱标心中一震,所有的歉疚都化为乌有,只剩下浓浓的父子之情。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皇宫。
朱元璋当众夸赞朱雄英的聪慧和果敢,称赞他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各种珍稀的财宝、书籍、玩物,如同流水般涌入朱雄英的寝宫,堆积如山。
甚至,朱元璋还特赐朱雄英可以随时出入御书房,与他探讨国事。
一时间,朱雄英成为了宫中最耀眼的存在,众人投来的目光中,充满了羡慕和敬畏。
而对于朱标,朱元璋也宣布解除他的禁足,并让他重新参与朝政事务。
走出皇宫的那一刻,朱标抬头望向天空,深吸一口自由的空气,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他心中充满了斗志,仿佛重获新生。
夜幕降临,朱雄英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天空中闪烁的星辰,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
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玉佩,那是朱元璋赏赐给他的,象征着无上的荣耀和权力。
“这才只是开始……”他低声喃喃,突然,一个黑影闪过,悄无声息地落在他的身后。
“殿下……”
解除禁足后的朱标,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步伐都轻快了许多。
他径首走向朱雄英的寝宫,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宫人们看向朱雄英的目光不再是小心翼翼的躲闪,而是带着一丝敬畏和好奇。
洒扫的宫女路过时,会偷偷抬眼打量这位“神童”皇孙,眼神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
就连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太监总管,如今也变得谦卑恭顺,对待朱雄英如同对待太子一般,甚至更加殷勤。
第二日早朝,朱雄英跟随朱标一同前往奉天殿。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踏入大明朝堂,空气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兴奋。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那位皇太孙?果然气度不凡。”
“听说他聪慧过人,连皇上都赞叹不己。”
“哼,不过是个孩子罢了,能懂什么朝政大事?”
各种议论声传入朱雄英耳中,他却面色平静,丝毫没有被这些声音所干扰。
他明白,今日的朝堂,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底下的群臣。
他沉声说道:“近日北元蠢蠢欲动,屡犯边境,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北元一首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这个问题困扰了朱元璋许久,至今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众臣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
有人主张出兵征讨,以绝后患;有人则认为应该加强边防,以守为攻。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朱雄英身上,“雄英,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朱雄英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周围大臣们也都等着看他的笑话,仿佛在说:“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能懂什么国家大事?”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突然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皇爷爷,”他缓缓开口,声音清脆而坚定,“孙儿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