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良田千里(2)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大部分积水终於排出,稻田得以保全。只有少数低洼处的稻田受损,但总体损失不大。
危机解除后,恶夫召集各县官员和水利长官开会,总结经验教训。
#34;这次事件告诉我们,水利工程不只是为了引水灌溉,更要考虑排水防涝。#34;恶夫严肃地说,#34;今後在设计灌溉系统时,必须同时考虑排水功能,确保遇到大雨时能及时排出积水。#34;
水利官员虚心接受了批评,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在低洼地区开挖更多的排水沟,增设水闸控制水量,在重要地段准备抽水工具,以防不测。
恶夫批准了这一方案,并要求尽快实施。他深知,农业生产最怕的就是自然灾害,而水患又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唯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这次险情,恶夫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更上一层楼。他派人对全国主要河流进行了详细勘察,绘制了水系图,并开始规划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嬴政得知此事後,也格外重视,拨出专款用於水利建设,并下令各地官府全力配合。
秋收季节来临时,十万亩#34;秦占四号#34;迎来了丰收。尽管中途经历了水患,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损失控制在了最小范围内。
恶夫亲往咸阳附近的稻田视察收割情况。只见农人们使用改良后的镰刀,收割速度远超从前。收割后的稻谷被送到打谷场,用新式打谷器脱粒,既省力又高效。
#34;收成如何?#34;恶夫问道。
负责丈量的官员兴奋地回答:#34;禀太尉,初步测算,亩产平均在四百二十斤左#x3c4f;,与去年相当。考虑到今年遇水患,能有此收成已属不易。#34;
恶夫点点头:#34;确实不易。待各县数据汇总後,向陛下详细汇报。#34;
半月後,十万亩稻田的收获数据全部汇总完毕。总产量达四千二百万斤,平均亩产四百二十斤,与预期基本相符。更令人欣喜的是,有五个县因气候适宜,已开始准备第二季种植。
恶夫立即进宫向嬴政汇报这一喜讯。
#34;陛下,十万亩新稻收获完毕,共得稻谷四千二百万斤。#34;恶夫恭敬地禀报道。
嬴政闻言大喜:#34;好!与爱卿预期相符!这些粮食足以解决不少百姓的温饱问题。#34;
恶夫继续道:#34;现有五县已开始准备第二季种植,预计又可增产一千万斤左#x3c4f;。明年种植面积将扩大至五十万亩,再加上一些地区的第二季收成,总产量当可达两亿斤以上。#34;
嬴政惊叹道:#34;两亿斤!这是何等巨大的数字!如此多的粮食,足以养活多少人口?#34;
恶夫回答:#34;若按一人一年食粮三百斤计,当可养活六十馀万人。再过两年,种植面积若能达到两百万亩,年产将超八亿斤,可养活近三百万人。#34;
嬴政深感欣慰:#34;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了充足的粮食,我大秦的根基才能更加稳固。#34;
他沉思片刻,又道:#34;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推行迁徙政策,我大秦人口正逐渐增多。若无足够粮食,必生大患。爱卿此举,实乃安邦之本!#34;
#34;陛下英明。#34;恶夫躬身道,#34;臣以为,粮食充足,百姓才能免於饥饿;百姓温饱,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稳定,更关乎我大秦千秋万代的基业。#34;
嬴政深以为然:#34;说得好!朕意已决,明年将全力支持稻种推广。所需钱粮丶人力,尽管向朕开口。#34;
恶夫谢过皇帝,又提出了一项建议:#34;陛下,臣以为,除了扩大种植面积外,还应注重仓储建设。丰年多收之粮,应妥善储存,以备荒年之需。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国泰民安。#34;
嬴政颔首赞同:#34;爱卿所言极是。自古有#39;仓廪实而知礼节#39;之说,粮仓充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朕当下令各地修建更多粮仓,确保丰收之年的粮食能够妥善保存。#34;
就这样,恶夫的稻种革新计划在嬴政的大力支持下,进入了更大规模的推广阶段。随着第二年五十万亩,第三年两百万亩的目标相继实现,大秦帝国的粮食产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4;秦占四号#34;的横空出世,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变了北方地区的种植习惯,使得许多原本只能种植旱作物的地区也能种植水稻,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与此同时,陶穰领导的农家继续对#34;秦占五号#34;进行优化选育。经过三年的努力,终於培育出了更加优良的品种——#34;秦占六号#34;。这种新稻不但亩产高达五百斤,而且生长期更短,抗病性更强,适应性更广,是#34;秦占四号#34;的全面升级版。
在恶夫的推动下,#34;秦占六号#34;很快也投入了生产。虽然起初只在小范围内种植,但其惊人的产量很快引起了农民们的极大兴趣。
转眼三年过去,恶夫的农业革新计划取得了辉煌成就。大秦帝国的粮食产量比革新前增长了近一倍,粮食储备充足,百姓温饱有馀。
这一切使得嬴政对恶夫更加倚重。在一次单独召见中,嬴政语重心长地对恶夫说道:
#34;爱卿,你的农业革新之功,足以彪炳千秋。有了充足的粮食,我大秦可谓根基稳固。但朕还有一事忧心——人口。#34;
恶夫恭敬地问:#34;陛下何出此言?#34;
嬴政叹息道:#34;我大秦虽地广物博,但人口相较於土地仍显不足。许多良田无人耕种,许多资源无人开发。若能增加人口,我大秦当更加繁荣昌盛。#34;
恶夫沉思片刻,然後郑重地说:#34;陛下所虑极是。国之大计,在於足民。粮食问题已得解决,下一步当是增加人口。臣愿为陛下分忧,制定增加人口之策。#34;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34;好!朕期待爱卿的良策。#34;
就这样,在解决了粮食问题后,恶夫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人口问题,准备在这一领域再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