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呼风唤雨

第297章:不该出现的人!

呼风唤雨 洪荒高手 5716 2025-03-29 17:05

   应天大街。

   秦怀河畔,随处都是一片安宁。

   随着一股子应天府的官兵急促涌出,打破了安宁的秋七月清层。

   秦淮河畔,已经围满了人。

   应天府的小吏在维持秩序。

   没多时几名官兵抬着担架,急促从画舫上岸担架上用白布将尸体给蒙住,并不知道是谁。

   家人死在女人肚皮上。

   河岸两边的百姓,指指点点,喜闻乐见。

   恐怕用不了多久,一桩牡丹花下死的风流韵事就会被传开。

   应天府的几名仵作,也从画舫上走出来。

   还有几名清伶人也被带走,那几名清伶人脸色悛白,带着心悸。

   昨夜还好好的一个人,多喝了些酒,到凌晨就坠河而死。

   这是谁也想不到的。

   ……

   清晨时分。

   蓝玉从养心殿出来。

   昨晚夜朱元璋和蓝玉说了什么,没人会知道。

   蓝玉没有被朱元璋放回府邸,依旧被老爷子关在了诏狱。

   不过朱元璋特地下金令,不许锦衣卫在继续审间蓝玉,看样子似乎在等着什么。

   也是一大清早,被解除限制的蓝家人,火急火燎的朝东宫面去。

   朱雄英起了一太早,正在吃早餐之时,就见外婆蓝氏以及蓝玉的发妻华亭,吴氏面色惨然的找到朱雄英。

   “外孙,外甥孙。”

   两名老妪面色惨白,眼眶红肿显然昨晚哭过。

   一夜之间,大明变天。

   也仅仅又是一夜之间,昨晚之事像是没发生过一般。

   朱雄英知道,蓝氏和呈氏为何而来。

   两名老人见到朱雄英,啜泣弯腰行礼。

   朱雄英哪敢接两老人这一礼,他赶紧起身,急步走过去,搀扶住两位老人。

   “您二老,坐下说。”

   “我知道你们,为何而来,咱们不着急。”

   听到朱雄英这自信十足的话,两名老人仿佛被灌入无穷的力量,努力的支撑着残躯坐在院落的石凳之上。

   朱雄英这才开口道:“昨夜我已经入宫,不出意外,舅姥爷不会出什么大事,您二老安心,不必如此紧张。”

   两人一愣。

   随即颤抖的抓着朱雄英,小心翼翼的道:“当真?”

   朱雄英笑着道:“您二老还不信我么?安心便是,需要在过几日,我舅姥爷才能出来,锦衣卫那边我也招呼了,没人会动舅姥爷。您二老可千万别担心坏了身子,该吃吃该喝喝,一切有我。”

   听到朱雄英这番言语。

   老妪面色动容,无限唏噓。

   她人老了,

   虽是权贵人家,可许多事,已经开始无能为力起来。

   蓝玉被抓。

   常府被控制,这让两名老人担心杯了。

   两名老人没有主心骨,能寻求和倚靠的只有朱雄英。

   她们虽然将朱雄英,当成后辈,但她们更知道,这个后辈不简单,甚至比常茂这些半吊子国公还厉害。

   寻常朱雄英彬彬有礼,他们也担忧这关键时候,朱雄英会舍弃蓝玉。

   可他没有。

   两名老人心里无限感动,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朱雄英笑着捏着两名长辈的肩膀,道,“成了,您二老别太担心,真没事儿,过几天舅姥爷保证完完整整的回家。”

   “谢谢!”两名老人道谢。

   朱雄英赶紧摆手,“您二老千万别这么说,我可没做什么,都是舅姥爷福大命大。”

   两名老人默默的点头。

   其实她们都知道,这小子是不愿看到自己一把年纪了,委身盛着他的情。

   他觉得这样,会让两老人伤自尊。

   她们更知道,朱雄英一定在背后,做了许多事,而且还很凶险。

   但这小子就是这样的人,天大的情。在他面前都微不足道,他一直都在默默的做事。

   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什么是做大事的品格啊?

   这不就是啊!

   “有雄英这些话。我们两也就放宽心啦。”

   朱雄英笑意满面,连连点头,“诶诶!好嘞!”

   两名老人慈祥的笑着,也不继续打扰朱雄英,便道:“那我们走了。”

   朱雄英起身,亲自将两老人送到门口:“您二老,千万别担心,真没事儿。”

   “恩恩!有你这话,我们放心。”

   感谢的话说太多,就显得虚假。

   无论蓝家、常家,对朱雄英太客套,都会显得见外。

   两名老人只是默默记住朱雄英的情,也没多说,便结伴离去。

   朱雄英在门口目送两名老人离去,远远地,就看到何广义急促从远处走来。

   走到清宁宫门前,何广义急忙纳首道,“卑职参见殿下。”

   朱雄英背着手,径直朝宫内院落走去:“进来说。”

   没多时,何广义跟着朱雄英来到院落。

   朱雄英端坐在石桌上,继续吃着早点。

   何广义焦急道:“云南那边抓到人了。”

   “嗯?”

   朱雄英抬头看着何广义。

   何广义略显激动:“几名白莲教的余孽,交待了劫持税银是他们所为。”

   朱朱雄英着何广义。,问道,“人押到应天来!”

   何广义道,“已经在路上了。”

   似乎想到什么,何广义道:“殿下,锦衣卫查了白莲教的底,现在负责白莲教的是圣

   女,唐塞儿!”

   “什么!”

   朱雄英失声,抬头惊愕的看着何广义。

   唐塞儿?

   那不是永乐时期,才出现的女魔头?

   现在才多大?

   能负责什么白莲教的事务?

   何广义惊疑的看着朱雄英。

   他不清楚朱雄英,为什么大惊失色。或者说这个白莲教的圣女很有来头?

   朱雄英自然不能告诉何广义,关于白莲圣女唐塞儿的生平。

   问题是唐塞儿,确实是在在永乐十八年左右,才开始活跃在山东青州一代。

   问题是,唐塞儿哪怕通天,

   出生到永乐十八年,满打適算才不过十九岁。

   史料记载唐塞儿,是夏历1399年才出生,

   而现在是1390年,唐塞儿压根还没出生了。

   奇了怪了。

   朱雄英按掩住心中的惊疑,对何广义道,“我知道了,继续查查唐塞儿,看看其最近活动轨迹在哪。”

   何广义看了一眼朱雄英,艰难的咽了咽口水。

   朱雄英不解的道:“怎么?”

   何广义道:“据云南那边说,云南那边抓到的白莲教余孽说,那个人,就在京都。”

   “嗯?”

   朱雄英眉宇紧皱:“在眼皮子底下了?”

   “对!”

   朱雄英面色有些凝重,道:“暗中调锦衣卫,查!将其揪出来!!”

   “是!”何广义极速告退。

   他走后,朱雄英正准备吃饭,却又有人疾步走来。

   “殿下,出事了!”

   朱雄英这一顿早餐也吃不下去了,示意下人将早餐收下去,然后道:“说!”

   廖家兄弟道:“秦淮河死人了。”

   朱雄英不解:“死人了?是谁?”

   “兵部主事,吴之余。”

   听到兵部两个字,朱雄英双目瞬间紧眯起来。

   “怎么死的?”

   廖家兄弟道:“应天府那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勘察之后,发现应当是在画航上落水而死。”

   朱雄英神色变幻莫测,沉默片刻,道,“你们觉得有古怪?”

   廖家兄弟点头:“是很古怪,因为当晚吴之余,似乎没喝多少酒,人在清醒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落水而死。”

   朱雄英揉了揉额头,吩咐道:“你们去一趟刑部,让杨靖将这案子,从应天府手里接过来。”

   廖家兄弟,踏步离去。

   朱雄英呆坐在东宫院落的石凳上,面上渐渐陷入沉思。

   现在他还在紧盯着兵部,兵科给事中,已经被老爷子调回应天城。

   只要兵科给事中回来,许多事应当都能清晰。

   而恰巧,

   赶在这个时候,兵部主事又死了。

   迷雾再次重重的,包围住朱雄英。

   白莲教、兵部、朱棣….

   朱雄英似乎能将这三方连接起来,莫非….兵部主事就是兵部的内应?

   间题他只是一个六品官。如何能知道交趾税银路线的?

   揉了揉太阳穴。

   这事,越发扑朔迷离了。

   朱雄英都想不太通透了。

   另一边。

   外面,朱元璋背着手走进院落。

   “大孙,咋了?看你愁眉苦脸的。”

   朱雄英看到朱元璋,便收拢心思,看着朱元璋道:“没啥,皇爷爷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朱雄英叹了口气道:“最近宫里面屁事多。,咱也不烦心了,好就没来找你唠嗑,吃家常便饭了。”

   朱雄英笑着道:“那感情好,咱爷孙是好久没好好吃一顿啦。”

   似乎想起什么,朱雄英看着老爷子,笑着道:“后院种了许多绿菜,咱中午自己搞。”

   朱元璋乐了,连日来各种事不断,冲击着爷孙身上,两人都倍感疲倦。

   朱元璋将宫里的事捋顺了,干脆也不去烦心,今天就来东宫散心来了。

   朱雄英在清宁官后花园内,种的不是什么花花草草。

   按照老爷子的性子,那玩意儿出了感伤外,没啥屁用,还不如重点菜稻来的实在。

   朱雄英知道老爷子的性子。也就顺着老爷子,在清宁宫后面开辟了一亩地,央人种点水稻,还豢养了几只小鸡。

   正在爷孙两人,准备去后花园的时候,朱允炆就闻风而来。

   朱允炆看到朱元璋,便开口道:“皇爷爷,方才就听官人说您来了,母妃便让我来找您了。”

   “恩。”朱元璋随口道。

   朱元璋对朱允炆,也没多大的敌意。

   无论如何,朱允炆都是自己的亲孙子。虽然老爷子不会给其立储,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这两孙子平平安安的。

   老人也是念着旧情的,朱雄英不在的那段时间,这二孙子陪伴了自己许久。

   朱元璋虽然鲜有提及此事,但心里却从没有忘记过。

   朱允炆总怨恨朱元璋对其疏远,可如果他没有野心,如果他对朱元璋的孝顺,是纯粹的,朱元璋又怎会排斥自己的亲孙子?

   朱元璋心情似乎不错,笑着问朱允炆道,“今无怎么没去国子监了?”

   朱允炆道,“爷爷您忘了呀?您不是说了么,每四天就休息二天,今天休息。”

   朱元璋笑道:“那你背文了没有?”

   朱允炆自信的道:“背完了,爷爷我背给您听?”

   这是朱允炆,最拿手的事论读书,朱允炆谁都不惧。

   可就在他兴高采烈之时,朱元璋却是摆手,“不必了,你读书,咱放心。”

   朱允炆有些失落,不过很快,便深吸口气道,“方才听爷和大哥说,要去后院摘菜?孙儿也去,帮着忙活忙活可以么?”

   朱元璋洒脱一笑,道,“这有啥可不可以的?走走走,你两兄弟协力,咱一家人其乐融融。”

   朱允炆一喜:“好!”

   朱雄英也没多想什么,对朱允炆,朱雄英也谈不上讨厌。

   争储之事,历来都充满血腥。

   生在帝王家,接触的都是权力的欲望,谁若对皇帝之位不感兴趣,那才真会让人失望。

   等着老爷子定储之后,朱允炆应当就会认命了。

   只要这些日子自己不犯大错,朱雄英一定会被定储。

   所以,

   也就没必要耗费太多的心神,在朱允炆身上。

   爷孙三人,很快走到后花园。

   后花园和农家菜园子,稻米地没什么区别。

   朱允炆对旁边下人道:“你们去摘菜。”

   朱元璋愣了愣。

   朱雄英笑着道,“二弟,咱自己去吧,自己劳动劳动,也知道菜肴多香。”

   朱元璋闻言眯着眼,依旧大喇喇的坐在田埂上,看着大孙子弯腰扒拉着菜,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

   自家老爹看着自己兄弟几个,下田种地的时刻。

   过去的时光,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惬意。

   快临近中午时分,两兄弟浑身泥垢的摘了一篮子菜肴。

   朱允炆自告奋勇的道,“爷爷,来之前母亲说了,今天她下厨,咱去清承宫吃午饭了。”

   “好!”朱元璋乐的合不找嘴,连日来疲惫卸去,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心里泛出喜悦。

   “就去你那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很快,一行三人来到吕氏寝宫。

   吕氏的手艺很好。

   袅袅白烟,不断从清承宫的上空飘起。

   吕氏端着一盆盆菜肴走来。

   菜看起来很少。

   酒,然后给老爷子盛了一碗饭。

   随后又盛了一碗米饭,默默的放在旁边。

   “娘,你这是做什么啊?”

   朱允炆道。

   朱元璋看了一眼吕氏,对朱允炆道,“没事,标儿不在皇宫,也该给标儿放一碗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