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双十签约 二
二
就在中共十几万大军轰轰烈烈开赴东北的时候,蒋介石甚至连北上华北的大门也没有打开,只靠几架飞机运送兵力进占平津。而平汉线没有开通,同蒲线胡宗南第三军正在北上,晋东南上党地区国共两军激战正酣,重庆两党和谈没有结果。
上党战场上的胜利消息传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毛泽东手捏烟卷,在空中江潇洒地挥动着,对周恩来、王若飞说:“刘伯承、***打得好,打好上党这场仗,对我们是有力支持,我们在谈判桌上说话增加了份量。”
********
蒋介石希望战场上取得胜利,然而事与愿违,上党取胜已无可能,谈判桌上也拿不出制敌办法,蒋介石忧心忡忡。
顾祝同等军队人物献计说:“毛泽东既然来渝,就不应再让他回去!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必为后患。”
陈立夫、戴季陶等人则说:“毛泽东非常人物,**魁首,若能为我所用,当为上上之策,若不能为我所用,则当没法消弥其斗志,将其约束之。”
智囊团文人们也说:“莫若将和谈无限期拖延,将其留滞重庆,延安多日无主,必造成中共心理压力,自将内乱,可徐而图之。当日刘备过江东,要不是诸葛亮锦囊妙计,岂不中周郎之圈套矣!”
蒋介石摇头道:“不放毛回延,美国势必于涉,舆论也将对我不利,此策不足取;毛泽东人中豪杰,岂是甘为人下之人,决不肯为我所用;滞留重庆,拖延归期,似可考虑,然不是长久之计。”想来想去,想不出办法,蒋介石只好说:“为今之计,只有没法滞留一条了。使其远离巢穴,涣散军心,我方则应在谈判桌上做出和平姿势,以慰其心,然后在军事上将其制服而剿灭之,此乃上上之策。”
上党激战胜负未明,蒋介石于会谈之际对毛泽东说:“润之此次赴渝,维系普天百姓和平之希望,不可无一结果而归之,若如此岂不让国人失望至极!再者,国家诸多问题,均需商谈,而每一问题都需有一个过程。谈不拢,慢慢谈,我们有的是时间嘛。”
********
九月二十六日,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以中央名义发急电告毛泽东:“你们此次到重庆的谈判任务已完成,再留重庆似无必要,希望争取回延。”
周恩来,王若飞当即于正式会谈中申明:“鉴于再谈下去,很难出什么结果,我方郑重宣布,毛泽东将于下周返延。”
蒋介石立即将谈判价码作了些微调整,派张治中挽留毛泽东。
张治中对毛泽东说:“蒋委员长意思,要我转告你,不要急于回延安。现在国家艰难,和平重建诸多问题均需商讨,许多问题两党已有共识,此诚良好之开端。为国计民生着想,蒋总统将常有国事咨询,望毛先生体察委员长之苦心,再作多日之停留。”
九月二十八日,八路军红岩村办事处接到章士钊托人转来的致毛泽东信一封,上写:“谈无结果,走为上计。”
章士钊,字行严,清末上海《苏报》主编,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广东、军政秘书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一九二四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抗战期间任国民参政员。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毛泽东的老师兼岳父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的杨昌济,在病重不起之时,曾致信当时为广州军政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章士钊,向他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章士钊也许此时记起了二十六年前杨昌济给他的信中的话。总之,他劝毛泽东尽快离开重庆,回自己的领地去,就象当年刘备从江东回荆州一样。
此时,上党战场院已胜券在握,而东北诸多事情刚露端倪,亟待商量解决,所以,毛泽东决定尽快结束谈判,返回延安。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的价码可以放低了,为避免内战在短时间内爆发,使谈判得以顺利进展,我们可以作新的重大让步了!”
因此,在谈判桌上,周恩来,王若飞主动提出新的重大让步:共产党武装部队可缩编为二十四个师以至二十个师;共产党新四军部队从江南撤至长江以北;共产党愿意让出广东、浙江、苏南、皖中、皖南、河南(不包括豫北)、湖南、湖北等八个解放区。
此讯传出,共产党内部有很多人心疼“八个解放区,”民主人士则呼“中共让得太多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中共领导人的宏伟构想。此时的共产党人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战略重心是志在东北。
于是,谈判进入最后阶段。双方同意将一个月来的谈判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整理出来,以交待国人,公开发表时则求同存异,对意见不一致之问题分别说明各自看法。这便是后来被人称为《双十协定》的会谈纪要,初稿乃由周恩来亲自起草。
********
毛泽东依然很忙,频繁交往各界人士,出席各种酒会、聚会、招待会和文化活动。
十月二日,柳亚子应约前往红岩村,请毛泽东订正于国统区流传的毛泽东诗《七律?长征》,该诗如下: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柳亚子想把它选入亡友林庚白未编成之《民国诗选》,考虑他所得该诗乃为传抄,恐有讹误,故请毛泽东订正其中舛错之处。毛考虑重庆和谈期间,似不应将当年国共战争的副产品《长征》诗发表,乃于十月七日将自己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于陕北清涧县一农民家中所作《沁园春?雪》赠柳亚子,全词如次: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柳亚子深被词中气势所震撼,叹之曰:“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
柳亦曾作和词赠毛。所憾殊难与匹,恕不照抄。
其实,早在九月二十日中秋节,中共中央南方局、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于红岩村礼堂举行的欢迎毛泽东的晚会上,就有人咏诵该词。可见毛泽东偏爱此词作,并非不愿让人知道。但毛泽东却自称该词为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取法,尤不足为外人道。毛泽东还称,古体诗太重格律,束缚灵性,不宜提倡。他在离渝之前又对重庆中共党报《新华日报》留下指示:“公开发表著作(包括诗词)要向延安请示,在没有得到同意前不得发表。”这表明他是不想让“自家人”发表。毛泽东善用大策略,但也不乏小聪明。他将《沁园春?雪》赠柳亚子后,山城重庆便开始流传,有爱好者争相传抄。后柳亚子于十一月十四在重庆《新民晚报》予以发表,《大公报》也即予以转载,此时已是毛泽东回延一个月后的事了。
该词在重庆发表,一时间,山城轰动,“洛阳纸贵”。蒋介石看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问陈布雷道:“你对毛泽东此词怎样看?”
陈布雷实话实说:“词采明丽,气韵高华,寄托遥深,气势磅礴,堪称盖世精品。”
陈布雷当即问蒋介石道:“介公以为呢?”
蒋介石看到的却是他的对手的另一面,说:“毛泽东有野心,想当皇帝。毛泽东来重庆,不是为和谈而来,是为称帝而来。”
毛泽东词发表,山城重庆几乎所有报刊都相继发表对该词的步韵唱和之作及评论文章,赞誉崇拜,围剿攻击,阵线分明,争相对垒,鸦噪蝉鸣,慰为壮观。
《大公报》用五天时间连载主笔王芸生文章,攻击毛泽东“复古迷信,帝王思想。”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易君左作《沁园春》和毛泽东词唱反调,郭沫若即起以《再谱沁园春》词和评论文章作驳。此后,两派唱和之作不少,多系骂人或恭维之作。以上诸君之唱和词及文章均系平庸一般文字,不值一一列出。
据说,蒋介石曾想组织人马,写出绝世之作以压倒毛泽东,泄心中恶气,但写了近两个月,也拿不出一首象样的东西。蒋介石说:“算了吧,你们不是毛泽东对手!”
********
十月八日,林森路国民党军委会大礼堂,张治中举行盛大鸡尾酒会,为即将返延的毛泽东饯行,党政要人、民主人士、社会贤达有五百多人参加宴请。
张治中和毛泽东都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治中乐观地讲道:“谈判的成功已经有了百分之七十的希望,而且这剩余的百分之三十的距离,我们相信也会有方法使它逐渐接近,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全场报以热烈鼓掌。
酒会一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酒会之后,文艺演出,气氛热烈,**迭起。张治中专门找来重庆有名的厉家班演了一出京剧《群英会》。
正看的兴致勃勃,突然进来一人在周恩来耳边耳语几句,周恩来脸色骤变,起身出了会场。原来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周恩来秘书李少石在送柳亚子回寓途中,被国民党士兵开枪打死了。
正值毛泽东要返回延安的当口,突然出了这样的事,国共双方都非常紧张。是事故,还是谋杀?当时国共双方都搞不清楚。张治中急得团团转,到处打电话询问情况。蒋介石亲自命令戴笠调查此事。
当时,很多人包括许多国民党人士都认为这是特务暗杀,因为李少石酷似周恩来,特务们一定是将李少石当作周恩来了。
周恩来闻知李少石遇难,急去现场处理,他未让毛泽东知道,对宪法兵司令张镇道:“你必须保证毛泽东主席的安全!”张镇向周恩来来行标准军礼,答:“是,一定!”
夜十一点,毛泽东同张镇出来,改坐张镇汽车,由宪兵三轮机车随后护送出军委会,经凯旋路,出通远门,过上清寺,驶向化龙桥,进入红岩村。
******
原来,当天下午,柳亚子到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拜见周恩来。拜见之后,周恩来让李少石把柳亚子送回沙坪坝中央大学附近的家里,负责开车的是刚来不久的司机熊国华。
送柳亚子出门时已是下午4时45分了,可5时半他要送毛主席参加活动,所以司机熊国华一路猛踩油门,到了中央大学门前时已经是5时10分,熊国华对柳亚子说:“我5点半还有要事,必须赶回去,就不能把您送回家了。”
柳亚子下车步行回家。熊国华和李少石风驰电掣地往回赶。重庆多是山路,弯弯曲曲很不好走,行到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附近是个下坡,由于车速太快,躲闪不及,车的后门撞倒了一个正在路边方便的国民党士兵。
司机熊国华当时他并没有察觉,还是一股劲地往前开。后面士兵大喊,他也没听见。被撞士兵的班长气急败坏,朝汽车开了枪。子弹穿过车后的工具箱,射进李少石的肺部。熊国华听见枪响回头一看,见李少石已经手捂胸口,满身是血了。熊国华赶紧开车把李少石送到了重庆市民医院。晚上7点,得知消息的周恩来赶到医院,李少石已经伤重不治。
得到汇报后,蒋介石如释重负。
为了让公众眼见为实,他下令将被撞伤士兵吴应堂从中央医院转到市民医院,安排住在停放李少石遗体的病房隔壁。这样,来送别李少石的人们,同时也能看到被撞士兵的情形。
中国政府历来就有为了政治目的而无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的传统。
李少石乃二十年前遭人暗杀的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女儿廖梦醒的丈夫,国民党对此事深感忧虑,认为中共必拿此事大做文章。但共产党实事求是,以八路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名义向报界发表公开谈话,公布事情真相,并对国民党当局迅速组织调查表示感谢,对撞伤的国民党士兵表示慰问。
10月10日下午,周恩来亲自到市民医院,看望了被撞成重伤的吴应堂,他对吴应堂说:“对不起,我们的车撞伤了你,我代表八路军办事处向你表示歉意。我们会承担你的全部医疗费、营养费和后期治疗费,请你安心养病。”
周诚恳表示全部医疗费用一概由中共方面负担,重庆各界交口赞誉。连军统头子戴笠都深感佩服。
十月九日,蒋介石于军政礼堂为毛泽东举行文艺晚会。演出结束,毛泽东从礼堂出来,宪兵司令张镇陪同,后面周恩来相随。宪兵警卫班班长李介新将张镇拉过一边,悄声说:“我有情况报告,晚上,发现有可疑黑影接近过黑色轿车。”张镇对昨日晚上之事还心有余悸。那时李少石之死因还未彻底弄明白。张镇立即作出决定,将毛泽东乘坐在黑色轿车开往僻静处停用,毛泽东改乘张镇自己的轿车,由宪兵护送回红岩村。
毛泽东等一行离开后不久。那辆黑色轿车即发生爆炸。
国民党没有对外暴露此事,但他们做过严密的调查。张镇当时即派宪兵掌握线索,追寻可疑之人。后来,追查到两个礼堂工作人员头上。当宪兵们去逮捕那两个人之时,他们已被人击毙。一人当场死亡,另一人奄奄一息,临死前说出了“蔡老板”三人字。这件事情后来移交军统调查。戴笠从“蔡老板”三字联想到前些时候暗杀毛泽东的三人行动组,王桂也说过“蔡老板”的话,但蔡老板何许人叫什么并不清楚。他们知道“蔡老板”与何德先有联系,但何德先至死未交待“蔡老板”究竟是谁。
于是,军统从调查与何德先有过交往的人开始,终于发现一个姓蔡的人,是中统特务。他们正待逮捕这个人的时候,却神秘失踪。后有人发现他被人勒死在曾家岩后面的山坡上。再调查他的上司,未发现他的上司有与他通谋的蛛丝马迹。可以确定,另有组织图谋暗杀中共领导人,破坏和谈。“蔡老板”受这个组织的支使。
因为后来毛泽东回延,加上姓蔡的人是中统特务,追下去有伤陈之夫、陈果夫的体面,国民党便终止此事的调查,此事以不了了之结束。
多少年后,中共仍未忘记重庆宪兵司令张镇“护驾”之功。周恩来对罗青长、童小鹏等统战负责人讲过:“将来台湾解放,对张镇在重庆谈判期间的这一功劳,一定不要忘记。”
********
在重庆的最后三天,毛泽东和蒋介石又有几次会面,并于九日和十日长谈两次。这两次谈话的中心问题还是军队和解放区。
在九日的谈话中,蒋介石说:“国共两党不可缺一,党都有缺点,都有专长,只要我们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十年之内总要搞个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
毛泽东说:“对解放区的努力应该承认和帮助。”
蒋介石悲观地说:“这次没谈好。”
毛泽东回答说:“很有收获,主要是方针,确定了和平建国的路线,我们拥护。”
毛泽东又说:“政治协商会议以缓开为宜。”
蒋则表示:“如政协会议能在本月底召开,则国民大会可考虑改期召开。”
关于解放区问题,蒋介石一口咬定:“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