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4岁的锦忆笙带着礼物,坐上了前往江南的大巴车。她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自己的容颜,这不是一张让人惊艳的脸,却让人感到舒服,洁白的面容,淡色的眉毛,挺秀的鼻梁,淡红的双唇,而她淡静的眼睛里恍如有着海洋
般深不见底的感情。
终于,车停在了一个小镇上,锦忆笙下了车,提着礼物,走进一个胡同里,在一个古旧的院子门停下。锦忆笙边推开门边大声喊;“奶奶,我回了!”院子里躺在摇椅闭目养神的一个老人,听见声音睁开了眼睛,回答道;“回来啦!”锦忆笙看见躺在摇椅上的锦书,立马快步走到了旁边,放下礼物,并坐在了摇椅旁边的小木凳上,拉着锦书的手,并靠在锦书的肩上用撒娇的语气说道;“奶奶我好想您啊。”锦书将另一只手覆盖在锦忆笙的手上宠溺的道;“都那么大的人啦,还像个小孩似的。”
突然锦忆笙将头抬起,用故作神秘的语说;“奶奶,您猜我给您带了什么回来!”锦书不禁笑道;“什么啊,忆笙带什么回来奶奶都喜欢。”锦忆笙开心的说道;“擂沙园,奶奶不是最喜欢吃的吗。”并从旁边的盒子中,拿出了被油纸包住的擂沙园,“奶奶,您快尝尝,味道是不是还是和以前的一模一样,”锦忆笙期待的问道。锦书接过擂沙园,眼眸闪烁,咬了一小口,盯着擂沙园带有一丝不明的情绪说道;“还是以前的味道,没有变。忆笙啊,奶奶饿了,可以做饭给奶奶吃吗?”锦忆笙看着奶奶说;“好的,奶奶。”便进去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锦书从摇椅中起来,将擂沙园放进油纸中,进去另一个房子中,这个房子的陈设很朴素,一张靠窗的床,床尾摆放了一个实木老箱子,床旁边是一张古旧的木桌和一张木椅,锦书坐在木椅上,拉开了木桌的抽屉,将放置在里面的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拿出来放在木桌上,翻到了第一页,写下了一行然后就着带着笔记本离开了房间,重新躺在了摇椅上,翻开笔记本,一页一页的看,直到忍不住困意,闭上了双眼,然后锦书仿佛看见蒋洛笙站在她面前,笑着,并向她伸出了右手,锦书不禁落泪,轻声说;“洛笙,你终于来接我回家了。”
锦忆笙做好饭菜,大声喊道;“奶奶,饭做好了。”得不到锦书的回应,锦忆笙边走出房子,边说;“奶奶,您这耳背可是越来越严重了啊。”走出房子便看见锦书躺在摇椅上,双眼紧闭,锦忆笙在心里嘀咕:唉!奶奶又打瞌睡了。锦忆笙便坐在了锦书旁边,看见锦书手里泛黄的笔记本,不禁心生好奇,小心翼翼的从锦书手里拿出了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有一行娟秀的字:洛笙,今天是5月2日,我好想你。
塔读@ 1945年8月12日,一艘来自法国的轮船在上海渡口停下,一个清冷的女人提着一个装行李的箱子随着人群从轮船上下来。早已站在渡口等候多走了过去,喊;“锦小姐!”锦书听见回过头,看清男子后回道;“李叔。”李国利走到了锦书身边,并拿过箱 子,说;“小姐,您终于回来了,夫人从昨天就一直念叨您呢。锦书不禁一怔,自言自语的说道:“到底是她真心想我回来,还是低不过顾家一直催呢。“李国利没听清楚,问锦书;“小姐,您说什么?“锦书嘲讽一笑,说“没什么,李叔,我们走吧。”李国利 回答道;“好,小姐,这边请。在车上,锦书看见窗外的行人,心里想: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可,我的目的地又在哪里呢? 终于,车停在了一栋别墅的大门前,别墅大门打开,走出来一个穿着淡雅庄重的中年妇女,后面还跟着一个老嬷嬷和两个女仆人。锦书打开车门,下了车,中年妇女看着锦书,淡淡的说道;“回来了。”锦书回道;“嗯。”孙竹息一看这母女相见搞得像陌生人一样,心想:这不行啊。便急忙道;“夫人小姐,快进去吧,桌子上不是还准备了一桌子的菜吗,凉了就不好吃了。”许婉茹冷冷地说;“你先 进去吃吧,李叔,送我去公司一趟。”说完便往外走。李叔担心的看了一眼锦书便忙追了上去。锦书慢慢的低下头,嘲讽一笑,心想:她连做个样子都不愿。孙竹息看见这样子,赶紧说道;“小姐,夫人应该是有急事吧,桌子上的菜都是您爱吃的,是夫人吩咐做的,还有啊”“孙妈,我没事,我们进去吧,锦书打断孙竹息,便走了进去。孙竹息看着锦书的背影,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夫人也真是的。” ","url":"